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学

金融学范文精选

金融学

金融学范文第1篇

一、先容

在传统金融学的范式中,“理性”意味着两个方面:首先,署理人的信仰是准确的:他们用于预测未知变量未来实现的主观散布即是那些被抽取实现的散布。其次,给定他们的信仰,在与Savage的主观盼望屈从(SEU)看法相同等的意义上,署理人做出正常可继承的选择。

BF是一种研究金融市场崭新要领,至少部分地以对传统典范面临的困难做出应声的面目出现的。广义上,BF以为议决使用某些署理人不是完全理性的模子,可以更好的明确某些金融征象。在某些行为金融学模子中,署理人的信仰不完全准确,大都是由于不适当的应用贝叶斯规则。在另一些模子中,署理人的信仰是准确的但做出的选择通常是有疑问的,与SEU不相容。

BF最大的乐成之一是一系列理论文章评释在理性交易者和非理性交易者相互影响的经济体中,非理性对价钱的影响是实质性的和恒久的。文献称之为“套利限定(limitsofarbitrage)”,这组成了BF的两大块之一。(见第二部分)

为了做出清楚的预测,行为模子常需要指定署理人的非理性情势。人们真相怎样误用贝叶斯规则或偏离SEU呢?在此引导下,行为经济学家们典型地紧急于认知生理学家汇编的大量实验证据,这些都是关于人们形成信仰时潜伏的偏误,和人们的偏好或给定信仰后怎样做出决策的。因此生理学组成了BF的第二大块。(见第三部分)

我们思量BF的特别应用:明确整个股市,均匀回报的横截面情况,关闭式基金定价;明确投资者特别群体怎样选择其资产组合和跨时交易;明确证券刊行,资本结谈判公司的股利政策。着末总结和指出未来的研究偏向。

二、套利限定

2.1市场有用性

EMH以为现实价钱即是基本价钱。在有用市场中,没有免费午餐:没有投资战略可以赚得危害调解的逾额回报。BF以为资产价钱的某些特性最有可能用对基本价钱的偏离来评释,而且这些偏离是由非理性交易者的存在引起的。对此种看法持恒久阻挡意见可追溯到Friedman(1953)。他以为,理性交易者(也称为套利者)会很迅速消除非理性交易者(也称为噪声交易者)引起的偏离征象。素质上,这种看法基于两个主张:首先,只要偏离基本价钱——较简略地说,误价(mispricing)—逐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时机孕育发生了。其次,理性交易者将立刻捉住时机,因此纠正了误价。BF对第二个主张很少有异议,但对第一个主张有争论。纵然当一种资产被普遍的误价时,计划纠正这种误价的战略可能非常有危害(即下面将要提到的四种危害),使之失去了吸引力。因此,误价照旧存在。

2.2理论

在前一节中,我们夸大了当误价孕育发生时,计划纠正它的战略不担有危害而且资本昂贵,因此容许误价存在的思想。如今我们就讨论一些已确认的危害和资本。

2.2.1基本面危害

关于某只股票基本价钱的一些坏消息,引起股票进一步下跌导致丧失。而且替换性证券很少是完美的,经常是高度不完美的,使得消除全部基本面危害成为不行能。

2.2.2噪声交易者危害

指被套利者使用的误价在短期内恶化的危害。此思想由DeLonget.al(1990a)提出。纵然某只股票拥有完美的替换性证券,套利者仍面临那些原来使这只股票低估的灰心投资者越发灰心促使估价进一步下跌的危害。一旦想虽然以为估价差异于其基本价钱是可能的,那么想虽然以为未来价钱活动将增长发散性也是可能的。虽然,如果价钱终极收敛于基本价钱,那么有久远视野的套利者会对噪声交易者危害置之不理。

噪声交易者危害之所以重要是,现实世界中许多套利者是短视的而非有久远视野的。这是由于许多套利者——职业资产组合司理人——不是管理自有资金,而是代客理财。用ShleiferandVishny(1997)的话说,这是“大脑与资本的疏散”。这种署理特性有重要的效果:缺乏专业知识去评价套利者战略的投资者,可能简略地基于套利者的回报来评价他。如果套利者正试图使用的误价在短期内变遭导致丧失,投资者可能以为他不称职而撤资。套利者远远不能等到短期丧失已往,此时恰是投资时机最吸引人之时,他可能被迫过早地变现。这种过早变现的惧怕使他行如短视者。这些题目仅会使债权人烦恼,在短期受损后,债权人看到隶属抵押品贬值,会要求送还贷款,又引起过早变现。

2.2.3实验资本

恰本地运用使用误价的战略经常是很困难的。许多困难与卖空证券有关,而这是套利者为了制止基本面危害所必须做的。对大部分钱币管理人——特别是养老基金管理人和配合基金管理人——卖空是不容许的。一名容许卖空的钱币管理人——比喻对冲基金管理人——仍不能卖空,如果卖空提供不能餍足它的需求的话。纵然他能卖空,套利者不能确保他能继续富足长的时间借到证券直到误价自我纠正使他赢利。倘使证券的原先拥有者要收回,套利者将不得不在可能倒霉时,议决在果然市场上买入证券(称为“大宗买入”)以补进他的卖空头寸。

某些套利战略需要在外国市场上交易证券,这经常有执法限定制止美国投资者这样做。议决执法毛病绕过这些限定是昂贵的。着末,“实验资本”也包括实验套利战略时面临的一样平常交易资本,比喻佣金和交易差价。

2.2.4模子危害

纵然一旦误价孕育发生,套利者经常仍然不能确信这是否真的存在。思量这种情况的一种要领是假想在寻求吸引人的时机时,套利者依赖于一个可以陈诉他基本价钱的模子来坚定是否误价。然而,套利者不能确信证券被误价:也可能是模子错了,股票真相上准确定价了。这种不确定性源头称之为模子危害,它也会限定头寸。

与教科书中的套利相比,现实世界中套利包括大量危害,在某些条件下将限定套利和容许基本价钱的偏离不停存在。为了明确这些条件是什么,思量两种情况:

首先,假设误价的证券没有相近的替换性证券,因此套利者将袒露于基本面危害之下。在这种情况下,套利受到限定的充实条件是(1)套利者是危害躲避者;和(2)基本面危害是体系性的,因此不能议决拥有许多头寸来疏散。条件(1)确保了误价不会被单个套利者拥有误价的证券大额头寸而消除。条件(2)确保了误价不会被大量套利者每人都在误价的证券当前持有量上增长少量头寸所消除。噪声交易者危害、模子危害或实验资本的存在仅是进一步限定了套利。

其次,纵然完美的替换性证券存在,套利仍然受到限定。替换型证券的存在使套利者不受基本面危害和模子危害的影响:如果两种证券拥有未来状态下类似的现金流而卖差异的价钱,那么他完全信托孕育发生了误价。我们可以进一步假设不存在实验资本,因此仅有噪声交易者危害。DeLonget.al(1990a)评释确噪声交易者危害是强有力的,纵然仅有这种情势的危害,套利偶然也受到限定。充实条件与上面的相似。

捕捉其他现实世界情形的开心使得完备套利越发不行能。比喻,大量差异小我私家不能过问纠正误价的开心可能有其他缘故原由。一个可能性是举行套利需要的资源和关连仅能被少数训练有素的职业人士所得到。另外,可能是获悉套利时机有资本(Merton,1987),因此现实上仅有一小撮人随时能意识到套利时机。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讨论了像对冲基金这样的套利者使用市场无效性是不易的。然而,对冲基金不是试图使用噪声交易者的唯一市场加入者:企业司理人也玩这个游戏。如果司理人以为投资人正高估了其企业股票,他可以议决以吸引人的价钱刊行特别的企业股票而受益。这样孕育发生的特别提供可能潜伏地将价钱拉回到基本价钱。

不幸的是就像对冲基金一样,对司理人来说这种游戏也是有危害的。在这种情况下,模子危害可能特别重要。司理人很少能确信投资人正高估了其企业股票。如果他刊行股票,以为股票高估而此时真相上并非云云,他将招致偏离其目的资本结构带来的资本而无任何回报受益。

2.3证据

从理论的角度看,有理由以为套利是一个有危害的历程,因此限定了它的有用性。原则上,任何一连误价的例子立刻证明套利限定:如果套利不受限定,误价会迅速消散。但题目是,当许多定价征象被明确为偏离基本价钱时,仅在少数例子中,确定误价的存在没有任何公正的困惑,这是由于Fama(1970)所称之为“团结假说题目(jointhypothesisproblem)”。为了证券价钱差异于其适当的贴现未来现金流,需要一个“适当的”贴现模子。因此,误价的任何检验不行能制止地是误价和贴现率模子的团结检验,这使给无效性提供确定性的证据变得困难起来。

只管有这种困难,金融市场仍有大量的征象可以险些确定地证明是误价并恒久存在。

2.3.1孪生股权(twinshares)

1907年皇家荷兰(在美国和纽芬兰交易)和壳牌运输(在英邦交易)按60:40的基率同意合并他们的股权,但仍生存为疏散的实体。如果价钱即是基本价钱,皇家荷兰的股权价钱应总是壳牌股权价钱的1.5倍。FrootandDabora(1999)发明两者的股权价钱之比紧张偏离1.5,而且,皇家荷兰按平价偶然35%被低估,偶然15%被高估。

2.3.2ADR’s

ADR’s因此信托情势被美国金融机构持有的外国证券股份,这些股份的收益在美邦交易。在许多情况下,外国公司的ADR在纽约的交易价钱与标的股份在母国的交易价钱非常差异。

2.3.3编入指数(indexinclusions)

S&P500中的一个公司脱离指数通常是由于被吞并或休业而换入另外一家公司。HarrisandGurel(1986)和Shleifer(1986)发明一个显着的真相:当一只股票被编入指数时,它的价钱均匀暴涨3.5%,而且这种暴涨是恒久的。这种征象的引人注目的实例之一是,当Yahoo(雅虎)!,被编入指数时其股票单天暴涨24%。

2.3.4互联网出让(internetcarve-outs)

2000年3月,3Com在其全资子公司PalmInc.的首次果然刊行(IPO)中,卖掉了5%的股份,生存了余下的95%全部权。在IPO之后,3Com的股东间接拥有1.5倍的Palm股票。3Com也宣布在9个月之内剥离Palm另外股份的意向,同时将给3Com股东1.5倍的Palm股份。在IPO之后首次交易收盘时,Palm的估价在$95,按1.5倍估价3Com的价钱下限是$142。真相上,3Com的现实价钱是$81,这暗含着3Com除Palm之外的子公司的市场估价为每股-`!

基本面危害噪声交易者危害实验资本模子危害

皇家荷兰/壳牌无有无无

ADR’s无有有无

编入指数有有无无

Palm/3Com无无有无

表1使用误价引起的套利危害

三、生理学

在这一节里,我们总结了可能是金融经济学家特别感兴趣的生理学。

3.1信仰

3.1.1太甚自尊

人们对他们的坚定太甚自尊。一是人们预计概率时很少校准;二是人们计划预计量的置信区间太窄。

3.1.2乐观主义和快意算盘(wishfulthinking)

大多数人对他们的本事和前程抱不确切际的乐寓目法。

3.1.3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

当人们试图确定模子B孕育发生数据集A的概率时,他们用A反应B重要特性的水平来评估该概率。

在大多数情况下,代表性是有益的开导,但也孕育发生某些紧张偏误。一是基率轻忽(baserateneglect),太甚高估B对A的代表性。二是样本巨细轻忽(samplesizeneglect),当推测特定模子孕育发生数据集的似然性,人们不思量样本的巨细。

3.1.4守旧主义

相搪塞代表性会导致低估基率,守旧主义是指过多珍视基率的情形。

3.1.5确认偏误(confirmaionbias)

一旦人们已形成一个假说,偶然误以为另外的倒霉证据现实上也支持该假说。

3.1.6定位(anchoring)

人们形成预计时,经常先始于某值(可能是恣意的),然而相搪塞此值做出调解。实验证据评释人们“定位”的初值太多。

3.1.7影象偏误

人们推测事故的概率时,经常搜索影象中相干信息。

偶然经济学家们对这些实验证据的重要部分警惕翼翼,由于他们以为(1)议决重复,人们将学会去除偏误的要领;(2)领域中的专家,比喻投行中的交易者,很少堕落误;和(3)用更有用的勉励,这些效应会消散。

3.2偏好

3.2.1预测理论(prospecttheory,PT)

任何试图明确资产价钱或交易行为的模子必不行少的部分之一是关于投资者偏好或投资者怎样评估危害性赌钱的假设。绝大数模子假设投资者凭据盼望屈从(EU)框架评估赌钱。不幸地是,当人们在危害性赌钱间选择时体系地违背EU理论。因此有大量地的非EU理论试图更好与实验证据相立室。其中之一预测理论(KahhemanandTversky,1979)可能是最有盼望评释金融市场出现的基本真相。PT有许多要害特性。首先,屈从界说在损益(gainsandlosses)而非终极产业头基础上,这是Markowitz(1952)首先提出的思想。其次,价钱函数凹于收益凸于丧失,这评释对损益的敏锐性大于对收益的。这一特性称为丧失躲避(lossaversion)。着末黑白线性概率转换。对小概率加权太重(overweight),而且人们在较高概率水平上对概率差异较敏感。

预测理论评释人们在类似的终极产业水平情形下做出差异的选择,源于该理论的重要特性——架构(framing)或题目形貌效应。在许多现实选择情况下,决策者在怎样思量题目上也有机动性。价钱函数的非线性特性使生理管帐(mentalaccounting)至关重要,它使小我私家赌钱与产业其他部分具有相疏散倾向。

3.2.2含糊躲避(ambiguityaversion)

到现在为止,我们的讨论会集在明确赌钱效果已知时人们怎样按客观概率举措。现实中概率客观上很少已知。为了处理这种情况,Savage(1964)生长了主观盼望屈从(SEU)框架。Ellsberg(1961)的著名实验指出了人们讨厌主观或含糊不确定性甚于讨厌客观不确定性,这已发明称为“含糊躲避”。

三、应用(略)

四、结论

行为金融学是一个新兴领域,正式始于1980年月。我们讨论过的许多研究是已往五年里完成的。我们处于什么状态呢?在众多前沿题目已取得实质性希望。

5.1搪塞显着的异常真相的研究

当DeBondtandThaler(1985)的时,许多学者以为对他们发明的最好评释是这是一个步伐错误。自此以后,他们的结论已被不光怜悯他们看法的而且持另外貌点的学者们重复了许多次。此时,我们以为大部分经验真相已被大部分偕行所继承。只管对这些真相的评释仍在争论中。这是前进。如果我们都以为行星围绕太阳运行,我们可以会集明确为什么这样了。

5.2套利限定

二十年前,许多金融经济学家们以为有用市场假说必须准确,由于套利的气力。如今我们明确这是一种灵活的看法,而且套利限定容许大量的误价。如今也大都明确缺乏有利可图的投资战略,由于有危害和资本,不光仅是指缺乏误价。价钱可以黑白常错误的而不孕育发生赢利时机。

5.3明确有限理性

重要谢谢认知生理学家如DanielKahneman和AmosTversky的事情,如今我们有一长串妥当的实证发明将人类现实形成预期和决策的要领举行分类。在记下这些历程的正式模子中,预测理论最有名,也取得了希望。经济学家们从前以为行为或是理性的或是不行能情势化。如今我们知道有限理性模子不光是可能的,而且比纯理性模子更准确地形貌了行为。

5.4行为金融学理论的构建

在已往几年里,金融市场中署理人不完全理性的理论建模事情有所突破,这些论文或议决信仰形成历程或议决决策历程放松了完全理性假设。像上面讨论过的生理学家事情,这些论文是重要的存在性证明,评释表现人类行为的显着方面,同时紧凑地思量资产定价是可能的。

5.5投资者行为

如今我们已开始一项重要的事情,试图提供证明和明确投资者,不光业余的投资者而且职业投资者,怎样做出他们的资产组合选择。直到近来,这项研究显着缺少全体金融经济家们的加入,大概由于构建资产定价的错误信仰不需知道经济体中署理人的行为情况。

这是在短时期内取得的成绩,但是我们仍然更靠近研究议事日程的开始而非竣事。我们知道要冒富足的预测危害才气相识到该领域的未来希望大部分是不行预测的。虽然这样,我们照旧忍不住冒险对下一步的可能希望提出少量意见。

首先,我们已总结过的大部分事情领域很窄。模子显着捕捉了投资者信仰,或他们的偏好,或套利限定的一些特性,而不是捕捉了三者全部。这一品评可以运用于经济学大部分研究,而暂时然暗含研究者也是有限理性的真相,然而,随着不停前进,我们盼望理论家们开始将它们更多表现并运用进他们的模子中。

一个例子大概可以明确这一点。实证文献重复发明资产定价异常征象在小型和中型股票上比大型股票上表现更显着。这宛如可能是这一发明反应了套利限定:交易较小股票的资本较高而且低活动性使许多潜伏套利者失去兴趣。这一视察是显着的,但仍没有构建为正式的模子。我们盼望在套利限定与认知偏误之间的研究成为以后几年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其次,对某些经验真相显着有竞争性的行为评释。某些品评家以为这是该领域的一个缺点。已总结的一长串认知毛病,偶然确实为行为建模者评释时提供了许多自由度。我们认可有众多自由度,但注意理性建模者从中也有许多选择权。像Arrow(1986)具有说服力的讨论,理性自己不孕育发生许多预测。预测来自于隶属的假设。

金融学范文第2篇

1.效率市场假说存在的困惑。效率市场假说是现代金融和证券理论方面的一个重要分支。该假说提出后,引起了投资者和理论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尽管许多实证研究对效率市场假说作出了肯定,但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实证研究的结果对效率市场假说提出了质疑。如小公司规模现象。美国的金融学家将纽约股票交易所的全部股票根据公司规模的大小分为多组,其中发现规模最小的一组的普通股票的平均收益率比规模最大的一组的普通股票的平均收益率高。再如反向投资策略。一些研究显示,选择那些不被市场看好的股票进行投资,可以明显地获得高额投资效益。如选择低市盈率的股票或选择股票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比值低、历史收益率低的股票,往往可以得到比预期收益率高很多的收益。

早在1977年,罗尔就指出,标准金融理论的基石之一CAPM可能是不可证明的,贯穿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市场有效假说(EMH),检验发现了许多统计异常现象,超额非市场收益率的存在与市场有效假说EMH相抵触。同时,标准金融理论的另一个关键概念β风险,被显示与股票回报有仅仅弱的关系。这导致法马1992年撤回了对CAPM的支持。所有这些表明现有的金融理论模型,如果不是错误的,就是不完全的。

2.行为金融学的崛起。尽管早在20世纪50年代Burrell和Bauman就发表文章呼吁把心理学和金融研究相结合,认为更传统的行为方法和定量投资模型相结合是有益的,但当时由于认识心理学尚处于形成阶段,行为决策领域也还未发展成熟。另外,金融学家不大情愿将金融学作为“工商管理”的一个应用领域。他们希望能通过更多采用金融的源科学经济学的概念和技术来将其提高到更高的层次。然而,这些带有经济色彩的经典现代金融理论的某些基本假说在现实中却与投资者在市场上的实际行为冲突。例如,现代金融理论认为人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机抉择等假说前提。20世纪80年代后,不断有与现代金融理论模型相冲突的数据出现(如前文所述),大量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们实际投资并非如EMH假说中的原因———结果方式对信息作出反应。人们更多的是根据其对决策结果的盈亏状况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的。行为金融理论的支持者认为,人们的实际决策过程并不能很好地遵从于最优决策模型,因此,不但需要讨论人们应该如何最优决策,而且需要建立一套能够正确反映投资者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用状况的描述性模型来讨论投资者,实际上是如何决策的以及证券的市场价格实际上是如何确定的。这就是行为金融理论所要研究的。

二、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为现代金融学发展提供了变革性视角

现代金融学家普遍认为,股价的波动性是由于投资者认知程度的不同所致,对此,他们借助现代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来解释这一现象。然而在公开的证券交易市场,这种不对称性较弱,投资者之间信息的差异所导致的认识分岐似乎不足以解释许多股票的高波动性。行为金融学提出了另一个认识差异的来源,即投资者处理数据进行决策的行为方式。实践研究表明,对决策复杂性的认识的不同、投资者的情绪、做出决策的期限、决定的可变性、信息的形式等的不同将对投资者的决策过程产生重大影响。Shefri和Statman在1994年结合行为学、心理学、生物学以及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与CAPM(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相对应的BAPM(行为资产定价模型),该模型体现了两类交易者的市场相互作用,即信息交易者与噪声交易者的相互作用。信息交易者通常支持现代金融理论的CAPM模型,他们避免出现认识性错误并且具有均值方差偏好;噪声交易者通常跳出CAPM模型,易犯认识性错误,并且无严格性均值方差偏好。

与CAPM不同的是,在BAPM模型中,证券的预期回报由行为β决定。行为β与均值方差有效组合的切线相关,而均值方差有效组合并不同于市场组合,因为噪声交易者影响证券价格。在BAPM模型中,由于既考虑了价值表现特征又包含了效用主义特性,因此,它一方面以战胜市场意义接受市场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从理性主义意义出发拒绝市场有效性,这对金融研究的未来发展有着深刻启示。

三、金融研究未来的发展

金融学范文第3篇

一、如何理解金融?

金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指货币资金的融通,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简单来说就是“资金融通”。而广义的金融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有关的经济活动。还记得上第一节课时,老师便说:“关于‘金融’的定义,一直存在从不同视角所进行的不同的论证,表述林林总总,直到今天,也尚无被普遍接受的统一的理论界定。”可见“金融”这个简单的词语背后有许多深刻的含义。大到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小到个人的经济活动,金融无处不在。我们要知道,金融解决的不仅是现在的问题,更是未来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金融世界;而金融又包罗万象、瞬息万变,因此我们应该用创新的思维去学习它的知识。

二、金融学学什么?

还记得填报志愿时,作为一个文科生,我信誓旦旦地说只要不学金融学,学其他什么专业都行,因为在我的印象里,金融学整天要和数学打交道,而数学是我的薄弱科目。然而可能是命中注定,录取结果出来后我才发现我的第一志愿填的正是金融学,所以不偏不倚地被录取到了这个专业,只好忐忑不安地开启我的金融学之旅。金融学研究各种理论需要以数学工具为支撑,因此,我们在大一就需要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二要学习概率论,大三要学习计量经济学,若是金融工程专业的同学,还需要学习高等代数、数学分析等。数学不好的同学也不要太担心,只要细心钻研,你会发现数学类课程的试题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拿到高分并不是难事!但经过系统的学习,我感觉金融学更偏向于文科。比如大一学习的宏微观经济学以及大二以后学习的专业选修课,都有大量的理论知识需要背诵。而看似枯燥难懂的金融学专业书十分耐心地往下看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一点都不难理解。有人说“金融学的书第一遍看不懂就再看第二遍,你会发现真简单”,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印象深刻的是大一学微观经济学时,我惊奇地发现教材开篇的内容和高中政治的经济生活的内容有些类似,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再加上我具有文科生的看家本领——背诵能力,所以在这门课的期中和期末考试中,我都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此外,我们还需要学习通识必修类课程,如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等,这些课程对文科生来说都是比较好学的。而想要及时了解金融的前沿信息还必须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在更深入的学习过程中,英语会渗入我们的专业课,比如在公司金融这门课上,老师通常会选择全英文授课,让我们写的课后作业也是全英文版本。所以虽然我们不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但平时的碎片时间也要利用起来,多听多读多背,这样在专业课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才会受益无穷。

三、金融学学子只能进银行吗?

金融学范文第4篇

LTCM基金事件爆发以后,美国各报刊之报道,评论,分析连篇累牍,焦点集中在为什么过去如此灵验的统计预测理论竟会突然失灵?多数人的共识是,布莱克-斯科尔斯理论本身并没有错,错在将之应用于不适当的条件下。本文作者之一在LTCM事件发生之前四个月著文分析基于随机过程的预测理论,文中将随机过程分为平稳的,似稳的以及非稳的三类,明确指出:“第三类随机过程是具有快变的或突变达的概率分布,可称为‘非稳随机过程’。对于这种非稳过程,概率分布实际上已失去意义,前述的基于概率分布的预测理论完全不适用,必须另辟途径,这也可以从自然科学类似的情形中得到启发。突变现象也存在于自然界中,……”此次正是俄罗斯政府宣布推迟偿还短期国债券这一突发事件,导致了LTCM基金的统计预测理论失灵,而且遭受损失的并非LTCM基金一家,其他基金以及华尔街的一些大银行和投资公司也都损失不赀。

经典的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

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可以认为是,一种在具有不确定性的债券市场中寻求无风险套利投资组合的理论。欧式期权定价的经典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基于由几个方程组成的一个市场模型。其中,关于无风险债券价格的方程,只和利率r有关;而关于原生股票价格的方程,则除了与平均回报率b有关以外,还含有一个系数为σ的标准布朗运动的“微分”。当r,b,σ均为常数时,欧式买入期权(Europeancalloption)的价格θ就可以用精确的公式写出来,这就是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由此可以获得相应的“套利”投资组合。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自1973年发表以来,被投资者广泛应用,由此而形成的布莱克‐斯科尔斯理论成了期权投资理论的经典,促进了债券衍生物时常的蓬勃发展。有人甚至说。布莱克‐斯科尔斯理论开辟了债券衍生物交易这个新行业。

笔者以为,上述投资组合理论可称为经典布莱克‐斯科尔斯理论。它尽管在实践中极为成功,但也有其局限性。应用时如不加注意,就会出问题。

局限性之一:经典布莱克‐斯科尔斯理论基于平稳的完备的市场假设,即r,b,σ均为常数,且σ>0,但在实际的市场中它们都不一定是常数,而且很可能会有跳跃。

局限性之二:经典布莱克‐斯科尔斯理论假定所有投资者都是散户,而实际的市场中大户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在不成熟的市场中,有时大户具有决定性的操纵作用。量子基金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即为一例。在这种情况下,b和σ均依赖于投资者的行为,原生股票价格的微分方程变为非线性的。

经典布莱克‐斯科尔斯理论基于平稳市场的假定,属于“平稳随机过程”,在其适用条件下十分有效。事实上,期权投资者多年来一直在应用,LTCM基金也确实在过去三年多中赚了大钱。这次LTCM基金的失败并非由于布莱克‐斯科尔斯理论不对,而是因为突发事件袭来时,市场变得很不平稳,原来的“平稳随机过程"变成了“非稳随机过程”。条件变了,原来的统计规律不再适用了。由此可见,突发事件可以使原本有效的统计规律在新的条件下失效。

突发实件的机制

研究突发事件首先必须弄清其机制。只有弄清了机制才能分析其前兆,研究预警的方法及因此之道。突发事件并不限于金融领域,也存在于自然界及技术领域中。而且各个不同领域中的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的共性,按照其机制可大致分为以下两大类。

“能量”积累型地震是典型的例子。地震的发生,是地壳中应力所积累的能量超过所能承受的临界值后突然的释放。积累的能量越多,地震的威力越大。此外,如火山爆发也属于这一类型。如果将“能量”作广义解释,也可以推广到社会经济领域。泡沫经济的破灭就可以看作是“能量“积累型,这里的“能量

”就是被人为抬高的产业之虚假价值。这种虚假价值不断积累,直至其经济基础无法承担时,就会突然崩溃。积累的虚假价值越多,突发事件的威力就越大。日本泡沫经济在1990年初崩溃后,至今已九年尚未恢复,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房地产所积累的虚假价值过分庞大之故。

“放大”型原子弹的爆发是典型的例子。在原子弹的裂变反应中,一个中子击中铀核使之分裂而释放核能,同时放出二至伞个中子,这是一级反应。放出的中子再击中铀核产生二级反应,释放更多的核能,放出更多的中子……。以此类推,释放的核能及中子数均按反应级级数以指数放大,很快因起核爆炸。这是一种多级相联的“级联放大”,此外,放大电路中由于正反馈而造成的不稳定性,以及非线性系统的“张弛”震荡等也属于“放大”型。这里正反馈的作用等效于级联。在社会、经济及金融等领域中也有类似的情形,例如企业间达的连锁债务就有可能导致“级联放大”,即由于一家倒闭而引起一系列债主的相继倒闭,甚至可能触发金融市场的崩溃。这次LTCM基金的危机,如果不是美国政府及时介入,促使15家大银行注入35亿美元解困,就很可因LTCM基金倒闭而引起“级联放大”,造成整个金融界的信用危机。

金融界还有一种常用的术语,即所谓“杠杆作用”(leverage)。杠杆作用愿意为以小力产生大力,此处指以小钱控制大钱。这也属于“放大”类型。例如LTCM基金不仅大量利用银行贷款造成极高的“运用资金与资本之比”,而且还利用期货交易到交割时才需付款的规定,大做买空卖空的无本交易,使其利用“杠杆作用”投资所涉及的资金高达10000亿美元的天文数字。一旦出问题,这种突发事件的震撼力是惊人的。

金融突发事件之复杂性

金融突发事件要比自然界的或技术的突发事件复杂得多,其复杂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多因素性对金融突发事件而言,除了金融诸因素外,还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LTCM事件的起因本为经济因素--俄罗斯政府宣布推迟偿还短期债券,而俄罗斯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分额甚少,之所以能掀起如此巨大风波,是因为心理因素的“放大”作用:投资者突然感受到第二类债券的高风险,竞相抛售,才造成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可见心理因素不容忽视,必须将其计及。

非线性影响金融突发事件的不仅有多种因素,而且各个因素之间一般具有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即为非线性的关系。例如,大户的动作会影响到市场及散户的行为。用数学语言说就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并不等于各个因素分别作用时结果的线性叠加。突发事件的理论模型必须包含非线性项,这种非线性理论处理起来要比线性理论复杂得多。

不确定性金融现象一般都带有不确定性,而突发事件尤甚。如何处理这种不确定性是研究突发事件的关键之一。例如,1998年8月间俄罗斯经济已濒临破产边缘,几乎可以确定某种事件将会发生,但对于投资者更具有实用价值的是:到底会发生什么事件?在何时发生?这些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由此可知,金融突发事件的机制不像自然界或技术领域中的那样界限分明,往往具有综合性。例如,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其机制固然是由于房地产等虚假价值的积累,但由此触发的金融危机却也包含着银行等金融机构连锁债务的级联放大效应。预警方法

对冲基金之“对冲”,其目的就在于利用“对冲”来避险(有人将hedgefund译为“避险基金”)。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原本设计为避险的基金,竟因突发事件而造成震撼金融界的高风险。华尔街的大型债券公司和银行都设有“风险管理部”,斯科尔斯和默顿都是LTCM基金“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对突发事件作出预警是他们的职责,但在这次他们竟都未能作出预警。

突发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基于传统的平稳随机过程的预测理论完全不适用。这只要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明白。在高速公路公路上驾驶汽车,想对突然发生的机械故障做出预警以防止车祸,传统的平稳随机过程统计可能给出的信息是:每一百万辆车在行驶过程中可能有三辆发生机械故障。这种统计规律虽然对保险公司制定保险率有用,但对预警根本无用。因为不知道你的车是否属于这百万分之三,就算知道是属于这百万分之三,你也不知道何时会发生故障。笔者认为,针对金融突发事件的上述特点,作预警应采用“多因素前兆法”。前面说过,在“能量”积累型的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必定有一个事先“能量”积累的过程;对“放大”型的突发事件而言,事先必定存在某种放大机制。因此在金融突发事件爆发之前,总有蛛丝马迹的前兆。而且“能量”的积累越多,放大的倍数越高,前兆也就越明显。采用这种方法对汽车之机械故障作出预警,应实时监测其机械系统的运行状态,随时发现温度、噪音、振动,以及驾驶感觉等反常变化及时作出预警。当然,金融突发事件要比汽车机械故障复杂得多,影响的因素也多得多。为了作出预警,必须对多种因素进行实时监测,特别应当“能量”的积累是否已接近其“临界点”,是否已存在“一触即发”的放大机制等危险前兆。如能做到这些,金融突发事件的预警应该是可能的。要实现预警,困难也很大。其一是计及多种因素的困难。计及的因素越多,模型就越复杂。而且由于非线性效应数学处理就更为困难。计及多种因素的突发事件之数学模型,很可能超越现有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但计算机的发展一日千里,今天不能的,明天就有可能。是否可以先简后繁、先易后难?不妨先计及最重要的一些因素,以后再根据计算机技术的进展逐步扩充。其二是定量化的困难。有些因素,比如心理因素,应如何定量化,就很值得研究。心理是大脑中的活动,直接定量极为困难,但间接定量还是可能的。可以考虑采用“分类效用函数”来量化民众的投资心理因素。为此,可以将投资者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如散户和大户,年轻的和年老的,保守型和冒险型等等,以便分别处理。然后,选用他们的一种典型投资行为作为代表其投资心理的“效用函数“,加以量化。这种方法如果运用得当,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定量地表示投资者的心理因素的。此外,卢卡斯(R.E.Lucas)的“理性预期”也是一种处理心理因素的方法。

其三是报警灵敏度的困难。过分灵敏可能给出许多“狼来了”的虚警,欠灵敏则可能造成漏报。如何适当把握报警之“临界值”?是否可以采用预警分级制和概率表示?

有些人根本怀疑对金融突发事件做预警的可能性。对此不妨这样来讨论:你相信不相信金融事件具有因果性?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金融突发事件就不会凭空发生,就应该有前兆可寻,预警的可能性应该是存在的,那么金融学就不是一门科学,预警当然也就谈不上了。笔者相信因果律是普遍存在的,金融领域也不例外。

因应之道

研究金融突发事件的目的在于因应,因应可分为事先与事后两种,这里主要讨论事先的,因为事先防范可以减少损失。事先的因应之道应根据突发事件的机制:对于“能量”积累型的,可采用“可控释放法”,即在控制下多次释放小“能量”以避免突然一次释放大“能量”。就近

金融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股票投资策略

1文献综述

一般认为,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以1951年Burrel教授发表《投资战略的实验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为标志,该文首次将行为心理学结合在经济学中来解释金融现象。1972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写了《人类决策的心理学研究》,为行为金融学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79年DanielKahneman教授和AmosTversky教授发表了《预期理论:风险决策分析》,正是提出了行为金融学中的预期理论。

中南大学的饶育蕾和刘达锋著的《行为金融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阐述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著作。吴世农、俞乔、王庆石和刘颖等早在中国证券市场初建时就对中国股市调查并进行取样分析,得出中国市场为非有效市场,其主要论文有:吴世农、韦绍永的《上海股市投资组合规模和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陈旭、刘勇的《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及队策建议》。国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相对不足,对投资策略的涉足更是有限。

本文主要是借鉴了两位美国学者的思路进行论证。美国学者彼得L•伯恩斯坦和阿斯瓦斯达摩达兰著的《投资管理》总结了美国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对行为金融学理论在投资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发展,对投资行为进行了全面剖析,其对投资策略的研究更具有独到之处,这种在行为金融学下投资策略的研究对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罗伯特•泰戈特著《投资管理-保证有效投资的25歌法则》以其简单而明了的笔法描绘了行为金融学下投资方法的选择应具备的条件和原则,指导我们的实践。BrighamEhrharot著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中也不乏对行为金融学的应用,比如:选择权的应用等。

2行为金融学概述

行为金融学是将行为学、心理学和认知学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上产生的一种新理论,是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提出投资者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假设来研究投资者实际投资决策行为的一门学科。

行为金融学有两个研究主题:一是市场并非有效,主要探讨金融噪声理论;二是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讨投资者会发生的各种认知和行为偏差问题。

主要理论:

证券市场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场定价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存在噪声交易者风险即金融噪声理论。投资者构筑的投资组合具有金字塔型层状特征即行为组合理论。

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总结的投资者行为偏差有:决策参考点决定行为者对风险的态度;投资者存在心理帐户;投资者还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和从众心理。

3行为金融学在实务中的应用

实际上,各种积极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场定价失真或无效。他们认为通过投资于定价失真的市场或资产可以获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种无效性是转瞬即逝的,这样,这些无效性可能会为有耐心的投资者提供收益。“耐心”是一个好的投资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金融学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诸如阿莱悖论、日历效应股权溢价、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之谜、小盘股效应等等金融学难题。还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选择策略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动量交易策略等投资策略。一些金融实践者已经开始运用行为金融学的这些投资策略来指导他们的投资活动。

成本平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在股市价格下跌时,分批买进股票以摊低成本的策略。采用这一策略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资活动。

行为金融学认为,人们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个决策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而非着眼于最终的财富状况。在心理预期的过程中,人们会把决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帐户来考虑,常常拥有自信情节,高估已经拥有的商品或服务,并且倾向于增加这里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次数。还对预期的损失过于敏感,把同样价值的损失计算成远高于同样价值的收益,而对已经形成损失的东西却表现出一种“处置效果”,由于期待机会收回成本而继续经受可能的损失。因此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心理”帐户和“认知偏差”这两个概念,应该在日常理财中关注。

运用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与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时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当处置效应在证券市场上比较严重时,其带来的股票基本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幅就会更大;当价格向价值回归时,可利用动量交易策略,通过差幅获利。

市场无效性本质上是一种套利机会,如果足够多的资金追求同一种市场无效性,它肯定会消失。对于许多定量投资者来说,永远感到困惑的是,一旦某种市场无效性在学术刊物上得到详细论述,它就奇怪地消失了。实际上,如果昨天的无效性已广为人知,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资本,再设想它明天仍然存在是非常危险的。资本市场同样如此。因此,不要屈从或迷恋“权威”的信息,应该努力追求有个性的投资策略。

在职业资金管理游戏中获胜的资金管理者一般都是最少犯错误的人,但其中的许多错误都可以归因于人类本性——追求安稳、相信潮流、失败后希望改换风格和指导思想。投资组合管理中的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不了解自己的客户,不了解自己的投资市场,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走“受托人的钢丝绳”的游戏,一方面要获得高额收益,另一方面还不能超越客户的风险承受性。

4股票投资策略

4.1具备股票投资取胜的素质

对于我们来说,在股票业取得成功的素质应该包括:忍耐、自立、简单明了、能忍受痛苦、心胸开阔、有独立判断能力、百折不挠、谦让、灵活、愿做独立的研究工作、勇于承认错误,还有对普通的商业恐慌不屑一顾。这些素质的具备与巴菲特的忠告是一致的,与行为金融学是相符的,市场可能是无效的,积极管理者也有增加价值的潜力,但这些无效性既不简单,也不是静态的,利用起来代价也不低。换言之,市场无效性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消失。这就意味着市场无效性一旦被隔离出来,并广为人知,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这一无效性时,这个特点就消失了。问题不在于投资者和他们的顾问很愚昧或麻木不仁,在于当信息收到之时情况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当乐观的金融信息广泛传播时,大多数投资人认为这个经济形势在近期内还会进一步高涨时,经济走势实际上已经向衰退迈进。头脑清醒的投资者可以在信息不完全、不理想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那种需要各种资料的“科学头脑”是不科学的。

4.2逆潮流而动

风险观念的根源在人类感情中可以找到。我们都是社会性生物,渴望与别人协调一致,达成共识。以常规方式失败经常比非常规性失败痛苦较少。相应地,投资者更愿意冒以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大风险,而不愿意冒可能以非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小风险。许多投资者并不一定像他们以为的那样对风险有多少耐心。

参考文献

[1]曹凤岐,刘力,姚长辉.证券投资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

友情链接